在健康品市場,好策劃著重于能否解決目前普遍存在的市場信任危機,尤其是針對見多識廣、滿有智能的中產階級。中國健康品如何贏得中產階級的芳心呢?下面給你指一條最簡單直接的策劃思路。
NO.1定位
中產階級說:“買保健品?當然選國外產品!”
——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對品質生活的要求產生了龐大的健康品消費量,因此才會有像安利這樣的健康品公司在中國營業(yè)額的突飛猛進,以121億元之巨占領中國保健品消費的1/4。據某市場調查公司統(tǒng)計,在100個購買保健品的中國人中,大約有15人購買洋保健品。
接招:找到中國特色
何謂保健品?各國所下的定義都不相同——
美國的保健食品是指產品中含有FDA確認的、對某些疾病有益的食物成分,可在標簽上指出所含營養(yǎng)素與疾病或健康有關的聲明。迄今為止,FDA已通過11項保健食品功能,包括鈣與骨質疏松、鈉與血壓、燕麥與冠心病等。據悉,美國未來的健康食品開發(fā)主要集中在模擬母乳的嬰兒配方奶粉,調節(jié)免疫功能、增強抑病功能食品。
1991年,日本厚生省頒布法規(guī)以“特定保健食品”作為保健食品的官方術語,明確規(guī)定該類食品應具有增強機體功能,必須采用傳統(tǒng)食品形態(tài),有明確的天然功效成分,同時明確提出應作為膳食的一部分,還公布了12種功效審查規(guī)范。
而我國頒布的《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中的規(guī)定:“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jié)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受理的保健功能有27項。
由此可見,美國和日本的保健食品基本上以膳食補充劑的身份出現,而我國的保健品則明確強調只適用于特定人群。
職能部門之所以做出以上陳述,恐怕與當前中國魚龍混雜的保健品市場不無關系。將近10年的時間里,日本只批準了120余種功能食品,而美國FDA在標簽法案中只通過了2個特定食品的健康通告。我國保健食品種類則超過5000個,推向市場的大約1000個,而真正進行營銷運作的僅100多種。
個案
●2007年9月,微雨的清晨,天氣里透著初秋微薄的涼意。就在這樣美好的季節(jié)里,我們結識了三江控股下的××藥化。這是一家風格低調的企業(yè)。企業(yè)大門口的兩塊牌子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省氨基酸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頗為吸引人。
這家企業(yè)生產的××氨基酸系列口服液在技術上已經達到一定水準,在沒有廣告支持的情況下,僅憑口碑相傳的自然走貨,就賣了20年。無疑這是一個好產品。
然而消費者并不準備相信你所說的,尤其該產品的定位人群是:中國疲勞的中產階級。這意味著產品的啟動周期會更長。
一個產品的成功僅僅有一個好產品是不夠的,成功必須要“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產品是基礎、策劃是關鍵、管理出效益,缺一不可。
現在好產品這一關已經過了,那么好策劃、好管理呢?
NO.2打動
中產階級說:“想用甜言蜜語哄住我?沒有金剛鉆,你攬得啥瓷器活喲?”
——在保健品營銷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講法:意思是在做銷售推廣時一定要把人們忽悠得由理性變得不理性,這樣消費者在沖動之下,才會迫切地從口袋里掏錢購買。這就是所謂的“炭火原則”:碳投熱爐中,則很快變熱;碳投冷爐中,則很快變冷。所有的直銷廣告都是依照這個原則制作。在直銷廣告播出1~2小時內,如果沒有1000個左右的進線量,那多半是不夠成功的。然而中產階級們卻不是這樣,他們不會輕易被說服,除非給他們足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