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雁南承認,眾多新進場的買家,為市場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在股市、樓市撲朔迷離的背景下,不少投資人認為,投資藝術品如投資股票一樣,先入市先受益,又比投資股票風險小、升值快、格調高。正如一位藝術品投資者所言:“做這買賣很輕松,沒壓力,欣賞第一,買賣第二,受人尊重,還引起不少人的羨慕。”
從前幾年爆炒中國瓷器到當代油畫,現(xiàn)在腰包鼓起來的中國富豪開始意識到中國書畫被嚴重低估,于是從古代到近現(xiàn)代書畫價格全面上揚,黃庭堅、王羲之的書法,張大千、李可染的國畫今年相繼創(chuàng)出過億價格。12月10日的瀚海秋拍上徐悲鴻的《巴人汲水圖》以1.7136億元成交,讓愈走愈高的中國書畫價格輕松越過一億五,直逼兩億。
除字畫、郵品、珠寶、古董等外,國酒、紅酒、腕表等也于今年首度進入高端拍賣市場,一度炒作過熱跌入低谷的普洱茶也卷土重來。不禁又有人疑問:這究竟是買家的理性選擇,還是游資在“炒作”?
著名畫家吳冠中曾說,市場的心電圖不準確,賣得高的,不見得作品是好的。很多是炒作出來的?伤饺ナ酪矝]能改變市場瘋狂的事實,而他本人的作品也在他去世后翻了好幾番。有業(yè)內人士憂心忡忡,拍賣市場連連“破億”值得警惕,一個又一個的天價背后,是資本的炒作,也是崩潰的前兆。
一直在中國藝術市場第一線的喜瑪拉雅美術館館長沈其斌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幾乎全民都在用金融化思維方式在理解藝術品,而中國藝術品市場與金融對接環(huán)節(jié)卻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同股票一樣,是長期持有還是短線操作,反映了“投資”和“投機”的不同心理。然而,藝術品拍賣不同于金融衍生品,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fā)展取決于參與者對市場的了解和對作品的認知。在民間資本瘋狂進入的表象下,“買的人不懂,懂的人沒錢”現(xiàn)狀并沒有明顯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