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一揮間,‘中華’五十年”。“中華”牌香煙自1951年誕生以來,便在品牌林立的中國煙草王國里一直保持著“國煙”的地位。

“中華”牌香煙的誕生
解放前,上海的卷煙市場大部份被英美煙草占領,高級卷煙就是“白錫包”。新中國成立后,生產自己最好的卷煙品牌提到了卷煙工業(yè)發(fā)展的議事日程上。這個任務,被國家領導人鄭重地交給了由上海市軍管會接管的中華煙草公司。面對這厚重的信任,中華煙草公司人員上下一心,只用了一年半時間就生產出了優(yōu)質的“中華”牌香煙的樣品。當這個精心設計、精心制作的卷煙樣品專程送到北京,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品吸后,得到了一致的高度評價。于是。中華煙草公司就為這個“最好的卷煙品牌”起了一個響亮而又自豪的名字—“中華”。
“中華”煙1951年第一次正式與消費者見面便一炮打響,一舉擊敗了長期占主導市場地位的“白錫包”。在那個辭舊迎新、民族意識格外高漲的年代,“中華”這個中國人自己研制生產出來的第一個高檔卷煙品牌的市場定位,很容易激發(fā)起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借助了當時消費者的心理的“中華”煙,能夠輕而易舉地打敗外煙。
“中華”煙自誕生起就給消費者“第一”的深刻印象。它是中國第一個高檔卷煙;它是中國唯一獲質量金質獎的卷煙品牌;它還是中國最神秘的一種卷煙品牌。“中華”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特殊的品牌文化,它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形象。特別是那些海外的華人,他們一看到“中華”煙就想到了中國。因此,它被消費者親切地稱為“國煙”。
與民同樂
“中華”從50年代到80年代一直作為特供煙。主要供應對象是外國使領館和來華外賓。產量一直很低,無法上市銷售。直到1984年上海煙草公司成立時,消費者仍不能在市場上買到這個產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上海卷煙廠“中華”煙的產量迅速上升。1989年比1984年的“中華”煙產量增長了3.6倍。1988年全國13種名煙放開價格后,“中華”煙才終于和普通消費者見了面。雖然長期沒有與普通消費者見面,但中華煙并未“養(yǎng)在深閨人未知”,在普通消費者的心目中,對它有一種“隔霧看花花更美”的神秘感。當1988年上市的第一天,一條“中華”煙從40元漲到65元,很快就被搶購一空。不久,其價格超過了“萬寶路”和“健”牌。這說明,走出“深宅高墻”的“中華”煙與民間有著不解之緣,在國民中有著極強的親和力,并沒有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
細心的消費者會發(fā)現,“中華”煙做廣告很少。這是因為它在消費者中有堅實的口碑與信譽,無需再花費巨資專門為品牌造勢。它做的更多的是回報社會的工作:1995年以來,上海煙草(集團)公司向市慈善基金會先后捐款4300萬元,通過設立“中華”慈善助學基金,先后累計向4000多名特困學子頒發(fā)了助學基金。使他們渡過了生活難關。拍攝公益廣告,以“愛我中華”、“上海—新的飛躍”為題,向人們傳播熱愛祖國、熱愛上海的文化。
“潤物細無聲。”“中華”煙這種默默回報社會的舉動,使它在消費者中傳遞了自己深沉的社會責任感,在消費者中建立了自己的公共信譽,從而淡化了香煙產品在“禁煙運動”中的負面影響。
“國煙”亦民煙
中國走向市場經濟后,產品的政治文化屬性日益淡化。特別是對于那些新生代消費群來說,那些曾經讓父輩們癡迷的“政治性”的商標,對他們來講意義更不大。“中華”煙看到了在新的時代必須迎合新的消費群體的品味,它努力去尋找和引導消費的閃光點。
在中國,“國”字頭的產品都曾經面臨這樣的問題:像國酒“茅臺”、國車“紅旗”,在市場變化階段都遇到過重新尋找文化定位與市場定位的問題。在中國卷煙消費者中,能抽到價格昂貴的“中華”煙是一個人的身份象征。曾幾何時一般老百姓是抽不起“中華”煙的。然而隨著百姓消費水平的提高,“中華”煙在一些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人群中已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消費品。如人口720萬的溫州市,每年消費“中華”煙125萬條。中國的人口基數大,抽高檔煙的高消費的人群也相對龐大。“中華”煙已從昔日的王侯將相家飛入尋常百姓家。
“中華”是命根子
上海煙草員工把“中華”煙稱為“老一輩傳下來的寶”對于這個寶貝,公司上下都把它視為命根子。他們在企業(yè)內部確立了這樣一個觀念:以“中華”牌為中心,提高整個企業(yè)的卷煙質量。
在上海煙草(集團)公司,我們能夠隨處看到“和搏一流”四個大字,它是上海煙草(集團)公司的企業(yè)精神。憑著這種精神,上海煙草人在半個世紀里創(chuàng)造了“中華”品牌的輝煌。
和許多企業(yè)相比,上海煙草企業(yè)在原料上沒有任何優(yōu)勢。在20世紀50年代,為了確保“中華”煙能夠生產,政府給予了“全國保上海”的扶植政策,原料供應是全國最好的。這讓“中華”煙在配方質量上有了保障。進入80年代以后,煙草行業(yè)廣泛進行引進設備的技術改造后,各廠家都想在卷煙市場上尋求高檔煙的一席之地,故而對上等煙葉的搶購一時白熱化。國家也取消了對“中華”煙的原料供應優(yōu)惠。這成為當時“中華”煙保質保量生產的最大難題。不畏困難的上海煙草人加快了煙葉基地的建設速度。90年代初,把煙葉基地由原來的河南、云南、貴州、山東四省又擴展到四川、福建、湖南、東北,確保了擴大“中華”牌香煙生產的原料供給,也同時拓展了各種牌號卷煙產品的原料渠道。
“中華”煙不斷進行工藝配方上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在上海煙草(集團)公司專門負責技術開發(fā)的部門里,特設品牌工程師。“中華”煙的品牌改造由專人負責。企業(yè)對“中華”煙配方的調整是非常慎重的,總是先在其它牌號產品上反復試驗,證明成功后,才在“中華”上使用。“中華”煙的配方經過多次調整,在堅持“降焦”和“吸味”的一致性上取得了滿意的成效。
“中華”煙的包裝裝潢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逐步形成了包括“中華”大禮盒、各種抽拉式小包裝盒等近10個品種規(guī)格,使消費者購買時有了更多的選擇。
無論何時,上海煙草企業(yè)都在給自己的管理上緊發(fā)條。上海煙草企業(yè)在推行現代管理方面一直走在全行業(yè)的前列。1994年上海煙草(集團)公司成為全國煙草行業(yè)第一家通過ISO9000質量保證體系認證的企業(yè)。2001年他們又提出在全公司“全面推行ISO4001標準,提高環(huán)保水平”的目標,又一次成為全行業(yè)第一家推行ISO4001環(huán)境管理體系貫標的企業(yè)。2002年上海卷煙廠開始實施“生產過程控制”制度,著重在制絲、膨脹工藝流程的優(yōu)化、技術改進、質量攻關等幾個方面下功夫。
對“中華”煙的質量管理更是到了苛刻的地步:“中華”煙所有的工序都要求做到盡善盡美。選料是人工選葉;機臺操作持上崗證書;生產上出現問題哪怕是技術疑問都必須停工。有一次,一位質檢員在一疊厚厚的商標紙里發(fā)現了幾張質量稍差的紙,便去把庫存所有的商標紙都徹底查了一遍。“不制造不合格,不接受不合格,不傳遞不合格。”是所有員工對質量保證的承諾。
運營良好的管理機制,令上海煙草(集團)公司的員工有著強烈的歸宿感。“我們愛護產品就像愛護自己的父母一樣”,一位生產車間的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每年每月每周,都有許多員工積極參與到專門的技改小組里活動。職工們還利用業(yè)余時間自發(fā)地到市場了解產品的銷售情況。每年,煙廠都會評選出“金點子獎”,以鼓勵員工為企業(yè)發(fā)展出謀獻策。
上海煙草員工辛勤的耕耘,換來了“中華”煙的累累碩果。據國家統(tǒng)計局中國企業(yè)信息發(fā)布中心發(fā)布的2001年消費品市場調查報告顯示,“中華”煙位居品牌市場銷售額第一位。此外,2001年“中華”煙的條盒硬盒與條盒軟盒煙名列當年度卷煙感觀質量第一與第二位。經國家統(tǒng)計局貿易外經司對2000年全國800家大型商場(零售店)、專賣店和中華全國商業(yè)信息中心對300家重點商業(yè)企業(yè)的多種日用消費品的銷售調查統(tǒng)計表明,“中華”牌卷煙以16.04%的市場綜合占有率列全國煙草行業(yè)第一名。
吃八分飽
上海煙草(集團)公司由于產銷基本一體,使得“中華”煙的生產能夠與市場緊密掛鉤。它對市場的敏感度強于許多地區(qū)的品牌。
此外,上海的卷煙銷售網絡也在全國樹立了新的典范。它從區(qū)縣鄉(xiāng)鎮(zhèn)到村落,已形成規(guī)模,目前已有2萬多個網點。在市外銷售方面,上海煙草(集團)公司圍繞“穩(wěn)價穩(wěn)銷”這一工作重點,實行各銷區(qū)限價到位率、貨源流向跟蹤等多項考核。2001年全國滬產煙價格指數穩(wěn)定在100-110點之間,“中華”煙在全國各銷區(qū)出現供不應求狀況。在營銷手段上,他們還利用微機分析技術,對MIS業(yè)務系統(tǒng)、SAS分析系統(tǒng)進行優(yōu)化,將整個營銷活動置于全面監(jiān)控之下,促進營銷目標得以準確全面實現�?茖W管理、規(guī)范運作,加之打擊假煙措施有力,確保了“中華”煙的良好聲譽。
多年來,“中華”煙一直保持著略低于市場需求量的生產量進行生產和銷售。“讓市場吃八分飽”使“中華”煙在市場上始終處于不飽和狀態(tài),保證了價格的平穩(wěn)上升。二十年來,“中華”煙的價格翻了10倍,成功地實現了在成本增加的情況下持續(xù)保持高利潤。
“中華”煙注重向海外市場發(fā)展。企業(yè)對“中華”煙進行統(tǒng)一的海外市場廣告策劃,在海外報刊等多種媒體上加大對“中華”牌的宣傳。亞洲金融危機后,“中華”煙在國際市場上的銷售曾受到影響,價格一度下降。針對這一情況,上海煙草(集團)公司及時調整經營思路和經營策略,進一步確立了“海外市場是我們自己的市場”的經營理念,從最初與客戶之間的“單買單賣”關系轉變?yōu)檎嬲⑵鹆己玫暮献骰锇殛P系,努力將客戶和市場的管理延伸到海外銷售網點。在海外無機構情況下,利用當地的銷售網絡建立包括銷售區(qū)域、品牌總經銷制和控制最低價在內的各種營銷方法,培育客戶對品牌的忠誠度,使“中華”煙繼續(xù)處于強勢銷售狀態(tài)。
最近,當問及“中華”煙能否成為一個百年長存的品牌時,上海煙草專賣局局長董浩林自信地說:“只要保證‘中華’煙內在品質,提高‘中華’煙的技術含量,加大品牌信譽的維護和市場營銷力度,‘中華’牌卷煙就能不斷創(chuàng)新,長盛不衰。”我們相信掌握“中華”煙未來命運的上海煙草職工,一定能夠在自己的手上創(chuàng)造出更加輝煌的業(yè)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