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厚發(fā)和他的三大寶貝
收藏是一種生活品位,也是一份精神寄托。近日,榮寶齋舉辦了一場華南珍寶展,國內(nèi)幾位知名鑒賞家、收藏家也來莞和各地藏家互動,一起交流藝術品收藏經(jīng)驗。記者訪問了廣州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所副會長徐厚發(fā)先生。
攜清代陶瓷三件寶來莞
古陶瓷是徐先生的最愛,此次交流徐先生特意帶來了自己最愛的三件寶貝與東莞藏家共賞。
三大寶貝中的第一件是康熙朝的青花四美圖罐。據(jù)徐先生介紹,清朝早期作品傳承明朝遺風,不管是繪畫風格還是人物造型都有明顯的明代印記。“你看瓶上的四大美人,服裝造型都是明代的風格,康熙的青花是中國青花里最美的。”
第二件是乾隆朝的廣彩人物蓋瓶。“這個廣彩瓶是當時用來出口的瓷器,造型和色彩都是為出口而特別設計的,帶有濃厚的外來風格,糅合西洋和中國的元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播。”
第三件是雍正的官窯作品,叫做青花把蓮紋盤。徐先生告訴記者,官窯作品特點是繪畫一絲不茍,很講規(guī)矩,且一般都有表意。像這個青花把蓮紋盤盤中的花紋是“一束蓮”,它的意思是要告誡官吏們清廉自律。其次盤面的釉色有玉質(zhì)感,用手觸摸溫潤光潔,整個青花盤給人一種素凈淡雅的感覺。
買了兩屋子“官窯”作學費
說起自己收藏的經(jīng)歷,徐厚發(fā)向記者談起了自己的童年時代。“上學的時候,沒有錢蓋學校,就去挖墓磚。我很好奇就跟著去,有些墓里有陪葬品,瓷器啊、金銀啊、銅器啊,那算是我最早的文物啟蒙吧。”
上世紀90年代自己創(chuàng)業(yè)后,徐厚發(fā)開始接觸文物市場,和一些文物販子打交道,徐先生自己笑言買了七八年的“官窯”,裝了兩屋子,這也是徐厚發(fā)玩收藏交的第一筆學費。“后來去北京工作,認識了一些收藏界的前輩,跟著師傅們看到一些真東西、好東西,才是真正開始拜師學習。”
收藏講究的是眼光和定力,沒有好的眼光,在魚龍混跡的古玩市場很容易“打眼”,這需要一段時間的磨練,所謂見多識廣,看的東西多了,自然能悟出一些好壞。
收藏心得:“過眼即我有”
徐厚發(fā)總結幾十年的收藏心得,歸結為一句話“過眼即我有”。他說,真正的收藏大家,藏品的最終的歸宿是回歸社會,只有把藏品還原為社會資源,藝術才能永遠的傳承下去。我這些年挑挑揀揀看了許多東西,才真正找到了占有與擁有的平衡。
“這個藏品我看到了,摸到了,在那一刻它就是屬于我的,所以說‘過眼即我有’。收藏家的一大忌諱就是束之高閣,秘不示人,我把我的藏品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人和你一起驚嘆這個藏品的美妙,這種感覺就像做音樂的人找到了知音一樣。”
談到東莞收藏業(yè)的發(fā)展,徐厚發(fā)說東莞是一個很有經(jīng)濟實力的地方,而且東莞也有很多收藏愛好者,就是專業(yè)收藏機構較少,這樣的環(huán)境不利于藏家交流以及收藏知識的傳播。“所以,希望東莞能有更多的文化交流機構,大家聚在一起,把各自收藏的東西拿出來看一看、聊一聊,說一說各自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