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前夕,網上一篇名為《史上最牛網購防騙手冊》的帖子廣受關注。發(fā)帖人“哥是開淘寶的”從揭秘網購騙局到傳授防騙技巧,詳細地總結了網購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各種欺詐行為,其中不乏鮮活的案例。不少人讀后紛紛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對《手冊》的實用性進行推敲。與此同時,其他網友也在這股打假風潮中陸續(xù)推出了涉及食品安全、汽車、旅游、電視購物等領域的防騙技巧,共同組成了一部詳盡的“3·15防騙寶典”。
“仔細驗貨”實踐有困難
在上海某高校讀研的任小姐喜歡在淘寶網上購買日用品,目前已是一名“鉆石級”買家。她對《手冊》中提到的“仔細驗貨”一條頗有感觸。此前,她和同寢室的幾位好友商議后,在一家網店團購了數(shù)件護膚品。當郵遞員送貨時,正在上課的她委托同學收了貨,可等她后來打開包裝時才發(fā)現(xiàn),商品外表十分粗糙,說明書上的字跡也模糊不清,明顯是假貨。她隨即要求退貨,起初賣家不承認有假,后來她經過近1個月的努力才收回貨款,不但搭上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損失了將商品寄回給賣家的一筆郵費。
任小姐對記者說,自己知道驗貨的重要性,但有時情況不允許,只得讓他人代收;而且有些快遞人員態(tài)度不好,甚至要求不簽字不能驗貨。這種情況下,買家就要在下單之前通過查看商品評價、信譽度等信息挑選一個誠信的賣家,并和對方談好退換條件,“但這中間也有運氣的成分”,任小姐說,就像《手冊》中介紹的一樣,賣家的這些表面信息也是可以通過專門的公司來造假的。
購手機充值卡網游點卡陷阱多
該《手冊》還提到,不但實物商品容易被以假亂真,有些虛擬商品也存在陷阱,其中問題最多的就集中在手機充值卡和網游點卡上。由于在網上為手機充值通常會享有 5%左右的優(yōu)惠,而且省去了跑腿的時間,因此這項生意廣受網友歡迎,但如果買家粗心大意,就很容易中了騙子的圈套。
平時經常網購的孫先生就曾遇到過一件讓他感到后怕的事。起因是他想在網上為手機充100元話費,當他找到一家充值卡售價為80元的網店,并與賣家取得聯(lián)系時,對方卻另外給他發(fā)來了一個即時充值網址,讓他在該網頁里下單付款。當時由于對該網址的安全性不放心,孫先生就放棄了這筆交易。后來他在網上看到,這很有可能就是一場騙局,買家付了款卻未能充值只是小損失,如果騙子通過發(fā)送捆綁有木馬的網頁獲取了買家的銀行卡信息,那損失就非一張卡那樣簡單了。
記者在某電子商務論壇中看到,同樣是購買充值卡,有時賣家還會以“為朋友賺等級”等各種理由讓買家在另一家銷售游戲點卡的店鋪中下單,買家付款后卻無法充值,即使申請退款,由于他所拍下的商品與原充值卡不符,最后只能當一回吃黃連的啞巴。類似的受騙案例在網上并不少見。
據理力爭,常常能挽回損失
針對網購欺詐事件頻發(fā)的情況,記者昨日咨詢了上海市匯業(yè)律師事務所的湯淡寧律師。專門受理電子商務消費領域訴訟的湯律師表示,很多受騙事件都是由于消費者對網購環(huán)節(jié)不熟悉,在收到商品前被賣家誘導,提前確認付款而造成的。他強調,消費者如果在網購過程中受騙,一定要據理力爭,維護自身權益,因為從他受理過的大量網購案件的結果看,絕大多數(shù)的受騙者能夠挽回損失。“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是網購防騙的最有效手段。”湯律師還表示,在當前網絡監(jiān)管體系尚不完善的情況下,消費者應當多學習防騙技巧,嚴格按照正規(guī)的網購流程操作。提到《手冊》之類的網友經驗,他認為對消費者很有幫助。
而從網友對《手冊》的回帖中看,大多數(shù)人對里面提到的防騙常識表示“受用”,并結合自身經歷為它添枝加葉;也有人表示,網購騙術“日新月異”的速度超過了消費者的想象,人們要像殺毒軟件的病毒庫一樣,對防騙經驗不斷更新學習,才能避免上當。
部分網購防騙實用經驗
1、買家在購物時不要抱著貪小便宜的心理,這往往是受騙的最大誘因;
2、不要過于輕信賣家的“星鉆”等級,對于售后評價中只有“很好”等只言片語的店鋪更要小心;
3、在買前必須先向賣家了解商品的售后服務情況;
4、付款時一定要使用第三方擔保(如支付寶工具),盡量不要直接匯款到銀行賬戶;
5、盡量使用淘寶旺旺等可被購物網站監(jiān)控的聊天工具與賣家交流,并保留聊天記錄作為事后糾紛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