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50件從新石器時代到南宋的中國古代陶瓷,另一邊是同樣數(shù)量的日本當(dāng)代陶瓷——近日在此間開幕的“中日陶瓷珍品展”,將一個“歷史與現(xiàn)代”的主題鮮明地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
。担凹袊糯沾傻闹魅耸牵担稓q的上海收藏家、世華藝術(shù)館館長趙月汀,而日本陶瓷展品則全部出自著名陶藝家、65歲的貴和皓山之手。
去年,世華藝術(shù)館舉辦了一個“百壺珍藏特展”,慕名而來的貴和皓山一連參觀了4次,并由此萌生與趙月汀共辦展覽的愿望。眼看著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一天天臨近,越來越多的日本觀眾表示要來上海,趙月汀說:“那我們就趁著世博會的東風(fēng),攜手舉辦一個‘中日陶瓷珍品展’,通過民間交流為世博會增色,在增進中日兩國人民友誼的同時,也為世界各國觀眾進一步了解東方文化開辟一個窗口。”
貴和皓山的陶藝作品源自中國南宋時期福建建窯的“天目瓷”,其制陶所用陶土也大多來自中國。而在目前中國國內(nèi),已很難找到南宋建窯“天目瓷”的完整作品,來自“一衣帶水”鄰邦的貴和皓山作品,一定程度上竟勾起了中國陶瓷界失落的記憶。
“對我來說,此次辦展,實為一次難得的尋根訪親之旅。因為正是南宋建窯美麗無比的‘天目瓷’,吸引我走上了陶藝創(chuàng)作之路。”貴和皓山對新華社記者說。
1968年,貴和皓山第一次來到中國,江西、福建等地的秀麗山水,特別是當(dāng)?shù)爻霎a(chǎn)的陶瓷讓貴和皓山沉醉、傾倒。1984年,貴和皓山開始在日本京都設(shè)窯從事陶藝創(chuàng)作,特別潛心鉆研南宋“天目瓷”的仿制技法。
“40多年前在中國的游歷,特別是景德鎮(zhèn)、絲綢之路沿線碧藍的天空,始終裝在我心里,啟發(fā)著我的藝術(shù)靈感。我想,南宋時期的中國人也是在這樣純凈美麗的心境中創(chuàng)造出‘天目瓷’的吧!”貴和皓山說。
今天,貴和皓山仿“天目瓷”的作品稱為“貴和曜變”,在日本被視作收藏極品。“雖然我自認(rèn)為比起南宋的‘天目瓷’又有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但時代不同,我可以使用很多現(xiàn)代科技、設(shè)施和材料。這讓我對南宋‘天目瓷’的創(chuàng)造者更加肅然起敬,他們的想象力和手法技藝真是不可思議。我的陶藝之根在中國。”貴和皓山說。
趙月汀告訴記者,在幾次拜訪世華藝術(shù)館的過程中,貴和皓山虔誠的態(tài)度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甚至面對一些高古陶瓷頂禮膜拜。”
這又引出了下一段故事。面對趙月汀千余件古代陶瓷精品,貴和皓山希望此次在上海舉辦的“中日陶瓷珍品展”只是一個開端,趙月汀的藏品一定要去日本展出。
“相信許多日本觀眾會像我一樣,大吃一驚并拜倒在這些古代陶瓷面前。我想,這將是日中兩國民間通過這些‘歷史的見證’重新審視彼此并加深理解的一個新的開始。”貴和皓山說。
“在這些中國古代陶瓷面前,我不僅看到了精美的技藝,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感受到令人稱奇的想象力,其中還蘊含著古代工匠高遠的志向和不懈的追求。而這些文化和精神層面的東西,不僅可以啟發(fā)我們新的創(chuàng)意靈感,更是當(dāng)代社會所缺乏的。”貴和皓山說。
“中日陶瓷珍品展”由五洲傳播出版社、世華藝術(shù)館與貴和美術(shù)共同主辦。日本駐上?傤I(lǐng)事館領(lǐng)事前川光認(rèn)為,“理解、溝通”是世博會的重要理念,“中日陶瓷珍品展”作為世博會吹來的民間交流之風(fēng),正在發(fā)揮這樣的作用。
“日本文化源于中國。除了在中日兩國共同舉辦展覽,我還特別希望與趙月汀館長共建以陶瓷為主題的茶室、美術(shù)館和藝術(shù)沙龍,讓美麗悠遠的陶瓷文化走進更多年輕人的心間。”貴和皓人向新華社記者強調(diào)。
看來,“中日陶瓷珍品展”上的故事還要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