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生(左)在一旁看陳小平拉坯
來自云陽縣 干了一輩子土陶制作,眼看土陶傳統(tǒng)工藝瀕臨消失,云陽縣57歲的土陶藝人羅永生舉債盤下了千瘡百孔的土陶作坊。“不敢奢望有接班人來學藝,只希望讓這個工藝再多存活幾年。”
上周,云陽縣平安鎮(zhèn)安全村,羅永生正在和泥做土陶。山腳下的土陶廠,簡陋破敗。“堅持不了多久了。”老羅介紹,土陶廠除了他,只有3個人,都是他招募來的“盟友”。
老羅手中的泥巴不是普通的泥巴,是當?shù)厮氖瞬凵巾斏咸赜械陌作X泥(又名觀音土)。“這種泥巴做陶器,不會開裂,紋路更細膩。”老羅將熟泥遞給46歲的陳小平,起身點了支煙,環(huán)顧整個作坊,他眉頭緊蹙。
老羅從16歲開始,就和土陶打交道,做了40多年土陶,成為當?shù)芈劽耐撂账嚾,徒弟遍布四方,徒弟余長江還成了陶瓷學院教授。去年,云陽縣唯一的土陶廠面臨倒閉,經(jīng)過數(shù)日思索,老羅決定接手這個“爛攤子”。和家人商量后,老羅四處借債、籌措資金,接下了土陶廠。
“從上世紀末開始,土陶工藝就開始走下坡路,現(xiàn)在,只能盡量多辦幾年。”一直沉默不語的李家元也是土陶藝人,老羅盤下土陶廠后,他主動請求加入。“做土陶是個辛苦活,累,賺不了錢。”李家元介紹,一件土陶品出爐,程序繁雜,耗時不少:挖泥、篩選、碎泥、活泥、開坯、拉坯成形、曬干、上釉、裝窯到燒制。“至少要一個星期。”隨著玻璃器皿、陶瓷制品的上市,土陶品身價一降再降。“每個最多只能賺兩三塊錢。”
“批量生產(chǎn)的,都是一個模子出來的,手工土陶每個都不一樣。”老羅承認,傳統(tǒng)土陶工藝有弱勢。“但這正是土陶作為傳統(tǒng)工藝的價值。”
老羅也想過招收徒弟,可不僅自己的子女拒絕學藝,不少弟子也因吃不了苦,半途而廢。“主要是賺不了錢。”但老羅并不因此灰心:“只要我活著一天,我就要把它繼續(xù)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