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白帝城托孤的時候,盡管已經(jīng)生命垂危,卻特意提到了一個名叫馬謖的年輕人。他對諸葛亮說:“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請你千萬要小心啊。”6年后,正是這個喜歡夸夸其談的馬謖,因為大意失街亭,使得諸葛亮兵出祁山、北伐中原的戰(zhàn)略計劃遭到挫敗。
諸葛亮為什么會追隨劉備?
就像劉備為什么會三顧茅廬一樣,諸葛亮為什么會追隨劉備也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無論后人如何臧否,諸葛亮的智慧已經(jīng)成了他光照千秋的人格特征。人們在追問,諸葛亮為什么不去投奔勢力強大的曹操,卻偏偏選擇了寄人籬下的劉備呢?甚至有人指責說,若不是諸葛亮幫助劉備三分天下,曹操就有可能在有生之年統(tǒng)一中國。言下之意,諸葛亮的“擁劉反曹”似乎成了一種歷史的罪過。
諸葛亮為什么不去投奔勢力強大的曹操呢?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應該問。諸葛亮如果僅僅因為曹操勢力強大就去投奔他,那他就不是諸葛亮了。諸葛亮不是一個勢利小人,而是一個道德君子。諸葛亮之所以“擁劉反曹”,也是因為他的道德信仰所決定的,難道他做錯了嗎?
劉姓代表的是當時的大漢王朝。有人說,既然大漢王朝的氣數(shù)已盡,那么曹操甘愿承擔“漢賊”的罵名來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就值得歌頌。我卻以為,大漢王朝并沒有什么不好,它只是需要一個像漢文帝那樣的好皇帝而已;浮㈧`二帝不是好皇帝,當時的國民們早有公論。漢獻帝是不是個好皇帝呢?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難評價。怎樣才能找到一個好皇帝呢?那又是另一個嚴肅的政治話題。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曹操并沒有考慮怎樣為國家選擇一個好皇帝,他想自己做皇帝,并因此做出了很多無恥的事情。
他甚至不如張角。張角發(fā)動黃巾起義,是大義凜然地造反。曹操之流,口頭上尊重漢朝的皇室,暗地里卻采取種種卑劣手段謀權(quán)篡位。論其人品,實在不及張角多矣。他的確是一個“漢賊”,像這樣卑鄙的人,難道還值得人們歌頌嗎?
如果沒有諸葛亮幫助劉備三分天下,曹操的確有可能統(tǒng)一中國。然而,曹操統(tǒng)一中國之后就一定能夠造福于國家和人民嗎?秦始皇當年統(tǒng)一了中國,卻讓老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的暴君統(tǒng)治。如果真的讓曹操統(tǒng)一中國,這個陰險狡詐的一代奸雄,比起秦始皇來,又能夠好到哪里去呢?
永遠不要讓邪惡勢力成為人類社會的統(tǒng)治者,這是管理學的第一原則。因為,人們需要的是一個像園丁那樣有愛心的領導者,而不是用心險惡的屠夫。即使是一個平庸的園丁,也遠比一個杰出的屠夫可貴。
如今,曹操已經(jīng)成了一個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歷史人物,后人們的贊美也好、譴責也罷,對于他而言,其實已經(jīng)毫無意義。當代中國的學者們之所以熱中于為曹操翻案,除了受“造反有理”的思潮影響之外,大約也與道德淪喪的社會風氣有關(guān)。他們之所以為曹操辯護,其實是為他們自己可恥的道德觀做辯護。換而言之,他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像曹操那樣能夠翻云覆雨的權(quán)力人物,而不是一個像劉備那樣有愛心的人。他們像曹操那樣熱衷于權(quán)謀和暴力,卻極端地懷疑劉備的道德追求,認為劉備是一個假仁假義的偽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