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棟老舊的法式建筑上貼滿了7億多古瓷片,從而把建筑與藝術(shù)、現(xiàn)代與古典完美融合在一起,這本身就是一件驚世駭俗的藝術(shù)品。位于天津赤峰道上的這棟建筑,有著一個洋溢著濃濃中國情調(diào)的名字――瓷房子,因其大膽的創(chuàng)意和接近虛幻的美麗,正在成為天津的新地標,不僅為市民所熟知,也受到海內(nèi)外游客的青睞。“瓷房子”是天津收藏家張連志從2002年開始,先后用去7億多片古瓷片、13000多個古瓷瓶和4000多個古瓷盤碗,對一座法式小樓進行裝飾改造,在這里幾乎可以見到中國各朝各代窯址中的瓷片。一條長768米、寬0.8米的巨型瓷龍盤旋在“瓷房子”屋頂,水晶和漢白玉石隨意粘貼的裝飾物隨處可見。燦若繁星的東方中國古典藝術(shù)品與西洋建筑的完美結(jié)合都顯露出設計者的宏大構(gòu)思與精心策劃,堪稱中外一絕。
瓷房子建在天津和平區(qū)赤峰道上。赤峰道東起海河,西到墻子河,橫貫原來的法租界。因為曾住過直、奉、皖系等各系軍閥的十五位督軍,過去也叫督軍街。瓷房子的前身是棟法式小洋樓,有100多年的歷史,原來的主人是位中央財政大臣,大臣走后,它成了銀號,解放后,它又成了天津市和平區(qū)工商局。它是赤峰道72號,左邊的70號是“晉商”喬鐵漢故居,右邊的78號是張學良故居。后來工商局遷新址,就把它閑置了十多年。直到2000年張連志把它買下來,它才又開始了成為瓷房子的歷史。
瓷房子出名后,很多人都來看,包括美聯(lián)社、路透社以及中央電視臺等中外媒體紛紛制作專題節(jié)目進行報道,很多人都在猜:這個瓷房子到底值多少錢?德意志銀行估價50億,花旗銀行估價值80億,全球第一大金融集團——日本瑞穗金融集團(Mizuho Financial Group)旗下瑞穗信托銀行信貸部主管伊東正一郎在仔細考察后保守估價93億元人民幣。對這一切,張連志搖搖頭說:“不提錢,不提錢。”
國務院參事、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著名作家馮驥才用一幅“瓷美樓奇”的書法作品贈送這棟建筑的主人。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駐華大使、公使、文化參贊站在瓷房子前,也都發(fā)出由衷的贊嘆。
創(chuàng)造奇跡的人就是張連志,他既是商人,也是收藏家、藝術(shù)家,他因粵唯鮮酒樓而馳譽商界,因文物收藏而海內(nèi)外知名。張連志出生于舊時天津意大利租借地的一個儒商世家。那里遍布小洋樓和歷史遺跡,曾經(jīng)居住過梁啟超、曹禺、李叔同等近現(xiàn)代文化名人,他們給這一地區(qū)帶來了獨特的人文氛圍。張家是收藏世家。在張連志的記憶里,每天清晨,爺爺都要叫醒所有人,擦拭銅器具。幼時的耳濡目染,使張連志從記事起,就對文物產(chǎn)生了濃厚的情感,此后多年,他奔走海內(nèi)外,斥巨資為母親買回散失多年的文物,精心打造“能吃的博物館”,構(gòu)筑震驚世界的瓷房子,都不過是童年收藏情結(jié)的一種延續(xù)。
1992年,張連志開設了天津第一家粵菜酒家――粵唯鮮,從開始的6張桌子、26平方米做起,一步步發(fā)展壯大。有了經(jīng)濟實力,張連志蘊藏已久的收藏夢開始復蘇,后來,他把自己收藏的文物搬入酒樓,將粵唯鮮打造成“能吃的博物館”。作為收藏家,張連志豐富的收藏為瓷房子的誕生提供了條件。更重要的是,作為加拿大籍華僑,長期的國外生活經(jīng)歷讓他深深懂得向世界弘揚中華文明的重要性。
張連志母親時常對他說,我們不能忘記幫助過我們的人,更不能忘記是誰給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張連志牢記著母親的話。他投入所有精力打造瓷房子,正是源于對祖國的那份真情,對社會的無私回報。長期的海外漂泊,讓他懂得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這片他熱愛的土地上。
瓷房子上的尖頂上,矗立著一顆鮮紅醒目的五角星。張連志說,這顆星代表了我的心。沒有祖國的繁榮昌盛,就沒有張連志的今天,我要用感恩的心回報祖國,回報社會,通過“瓷房子”向世界展示中國,讓世界知道,中國有著如此值得驕傲的文化,有著如此值得自豪的文明。瓷房子從開工至今,已經(jīng)用掉可統(tǒng)計的大約有:四千多件古瓷器,四百多件漢白玉石雕和二十多噸水晶石與瑪瑙,近百只隨處可見的瓷貓枕,三百多個年代不等、大小不一的獅子。用掉的瓷片不計其數(shù),沒有一片現(xiàn)代瓷,其中還不乏鈞窯、汝窯等五大名窯的瓷片。瓷器涵蓋了各個歷史時期,有晉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鈞瓷、龍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紛彩等各個時代的精品。
瓷房子有許多令人驚嘆的創(chuàng)意,它將傳統(tǒng)元素與具有中國文化韻味的元素巧妙地糅合起來,比如:圍墻是“平安墻”,用的是大小不一的瓷瓶粘貼,取諧音“瓶”安墻而來。石造像、漢白玉石雕會在恰當?shù)臅r候與瓷片形成趣味組合,代表著時來運轉(zhuǎn)(諧音“石”)。
二樓屋檐左右兩邊立著栩栩如生龍和鳳,這是意其“龍鳳呈祥”……幾乎每一處、每一個細節(jié)都蘊含著它特定的韻味。即便是屋外的排水管,也用水晶和明清瓷貓枕包裝,看不出原樣。
除卻瓷器、漢白玉石雕,瓷房子還有一組不能忽略的文物,那就是大小不等三百多處獅子,它們按照各自大小據(jù)守在瓷房子各個角落。據(jù)說,這個瓷獅子曾經(jīng)有一對,在段祺瑞府前站過崗,F(xiàn)在,另外一只在戰(zhàn)火中香消玉殞,只剩下這一只孤品。樓頂上各個角落都有獅子的身影,或仰天長嘯,或低頭沉思,形狀各異。這些石獅年代橫跨東漢、唐、宋、清各個時期,每一個都極具價值。
在院落里,瓷房子里的物品,隨便拎出來一件,都會有幾百年的歷史,兩枚官帽筒,身上有鋸過的痕跡,昭示著它年代久遠。樓梯口的扶手大都用帶著款的碗底組合而成,大多是官窯,俯首皆是“大明隆慶年造”、“大明萬歷年制”等落款。張連志就是用這樣的大手筆,讓現(xiàn)代人與歷史對話。
建造瓷房子的四年間,沒有一丁點建筑知識的張連志說他近乎得了“魔癥”,常常半夜三更,一有靈感就會驅(qū)車直奔瓷房子,甚至夜宿瓷房子與工匠同吃同睡,以便能更好地溝通。他說自己特別喜歡流暢曲線帶來的感覺,于是與施工工匠溝通,要求瓷房子的每一部分都要和音樂一樣有節(jié)奏有生命。他常說的一句話是:“只要線條活了,就對了。”線條的流暢在圍墻的設計上可見一斑。十余米長的圍墻,一共用了六百三十多個瓷瓶,且大都以元青花為主。大小不一的古瓷瓶如同將要行軍打仗的士兵,聽從將軍的安排站在自己最需要的位置上。瓷瓶與瓷瓶之間的縫隙用水晶、瑪瑙填充,為了保證瓷瓶的安全,在每個瓷瓶被當作“材質(zhì)”修建平安墻之前,都有專門的工匠在空瓶子里填注水泥,確保瓷瓶不中空,以保證它的堅固性。將瓷片固定在墻上也不是容易的事。先是要在一箱箱的古瓷碎片中尋找到合適的,備用的瓷器有瓶、有罐、有碟、有碗,凹的、凸的、帶把的、起棱的各色俱全,因此,在用時首先要根據(jù)顏色和形狀區(qū)別開。另外,瓷片不同于瓷磚,底面不平會進空氣,不易掛住,所以使用的是白色硅酸鹽水泥混合石膏粉,然后加入強力膠水,一起勾兌后形成的白色膠狀物進行粘貼。
張連志認為,瓷房子對于他的意義,不單單是一件藝術(shù)品收藏的集合體,更重要的是它所蘊含的中國文化符號。他期待著用瓷房子這種形式將中國文化的精髓展示給世人,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