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過佛山祖廟的市民一定對里面的一幅雙龍喜珠巨型浮雕印象深刻,那是目前佛山陶藝界以龍為主題的最大的陶瓷浮雕藝術品。然而,佛山陶藝界另一個以龍為題材的新紀錄即將誕生。
近半年來,在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楊銳華的工作坊里,一條長30多米,身體盤起來占地60平方米,高3.5米的巨龍即將問世,堪稱佛山陶藝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立體巨龍,光是重量就達到20多噸。
由于巨龍實在太龐大,楊銳華不得不將狹小的工作坊棚頂拆除,同時到附近臨時租用一個倉庫堆放巨龍的石膏模件。
初稿成型:
盤龍舉爪銳氣逼人
見到楊銳華的巨龍初稿,是在10天以前,只見長達30多米的巨龍全身盤起一個方形,占地60平方米左右,巨龍右前爪舉起,五個銳利的指甲就有臉盤那么大。而巨龍最精彩的部分是龍頭,只見巨龍張開大嘴,圓目怒瞪,龍須飄灑,氣勢逼人。楊銳華說,巨龍除眼珠使用黑色釉彩外,全身均使用金黃色的素胎表現(xiàn),既返璞歸真,也適合常年裸露在戶外。“祖廟的石灣公仔瓦脊很多都能保存上百年,如今工藝更先進了,巨龍肯定可以擺放百年以上。”他說。
難
20噸巨龍“盤”屋頂
去年底,楊銳華接到一份制作邀請,塑造一條30多米長的巨龍,而且要求巨龍日后是盤伏在一個錐形屋頂之上。
一條長30多米的龍,其身體直徑起碼在1.5米左右,用泥量起碼在20噸以上,如何將這20噸泥燒制成一條栩栩如生的巨龍,同時又能受力均勻地壓在屋頂上,成為其從藝以來最大挑戰(zhàn)。
楊銳華坦言,要制作如此龐大的巨龍,關鍵是要處理好“力點”的問題。“為此我首先做了一個微縮型的盤龍(見左圖),一方面供對方驗收,另一方面也可以調(diào)整巨龍的壓力點。”
兩個月前,楊銳華在工作坊內(nèi)用模板搭建了一個與屋頂比例一樣的“虛擬屋頂”,開始了他的巨龍雕刻重任。
難過搞建筑 戴安全帽創(chuàng)作
楊銳華雕刻巨龍的場景,更像是搞建筑。他和幾個作坊工人先搭好一個腳手架,然后將一噸一噸的陶泥按初稿要求堆放在“屋頂”上。
陶泥堆得差不多后,楊銳華戴著安全帽騎上腳手架,拿類似裝修用的“磚刀”慢慢塑造巨龍的造型。“因為陶泥都是濕潤的,堆到過人高時就隨時有坍塌的危險,所以我和工人們都戴著安全帽創(chuàng)作,并隨時用鐵桿、木桿對容易坍塌的地方作支撐。”楊銳華笑言,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就像搞裝修,都是體力活。
趣
揭穿屋頂讓巨龍透氣
在雕刻過程中,還有一段趣聞,由于巨龍的造型是盤身昂首,而且身下還有一個一米高的屋頂,這樣整個巨龍初稿就有4米多高,超過工場的高度。無奈之下,楊銳華只好將龍頭上端的10多平方米工場棚頂揭開,讓龍頭“喘氣”,同時為了不讓龍頭淋雨,揭開棚頂?shù)牟糠钟种匦律w上更高的棚頂。
楊銳華說,一個“巨”字讓巨龍所有工序都變得困難,除了雕刻用腳手架,倒模切割的時候還動用了叉車。“倒模的時候,為了讓巨龍的每一段都能還原出來,如何切割成了關鍵,當然龍身是按1.5米1段的要求來切割,但巨大的龍頭如何切割就十分講究。”為了安全,在切割龍頭的時候,楊銳華先讓叉車師傅將叉車的前叉輕輕“捧”起龍頭,然后他才慢慢切割,保證龍頭在切割時不會坍塌。
經(jīng)過幾天的忙碌,巨龍被切成40塊,并分別倒模編號。石膏模既大又多,楊銳華不得不到附近的陶瓷廠臨時租用一個大倉庫來存放。
期望:
兩個月后 入窯燒制見“真龍”
經(jīng)過了雕刻、切割、倒模,如今巨龍正等待最關鍵的工序——燒制,“真龍”是否成功現(xiàn)身,就看燒制的結果。“要過兩個月后才能燒,因為要先等倒模后的陶泥風干才能入窯,由于每一段陶泥都有一張圓桌那么大,這個風干過程比較耗時間,而且還要保證風干的時候不會出現(xiàn)裂縫。”
楊銳華坦言,40段部件的燒制可能要分10多次才能完成,而且對窯溫的把握也很考功夫,萬一把握不好,燒出來的部件就可能對接不上。根據(jù)他的判斷,燒制出來的陶瓷部件要比燒制前縮小10%左右才是最完美的。“巨龍分40段組裝,希望能一次成功。”楊銳華說。(記者鄧柱峰、黃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