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生紫砂作品
在許建生眼里,每一把紫砂壺都是有年紀、有來歷的,哪里怕它是一分鐘前剛剛出爐的。于是,許建生把精心制作的每一把紫砂壺都當作是與自己生命交融之后衍生出的一個新的鮮活的生命。許建生認為,當人們與紫砂壺默默相對的時候,時光便從身上漫過去,紫砂壺可以從容穿越人的一生,而歲月的積淀只換得「包漿」里的一抹潤澤。
挖泥三年精通紫砂泥料
許建生是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國家級助理工藝美術師,江蘇省紫砂工藝美術師。一九六一年生于宜興紫砂世家,八五年跟隨姨父中國工藝大師鮑志強學習紫砂技藝。
制壺二十四年,許建生所制的紫砂壺淡泊、從容、莊重、內(nèi)斂,淳樸、謙卑,一如他本人。許建生出生的村莊,家家戶戶都制紫砂壺,由于制作紫砂壺比較枯燥,十八歲那年,他隨著父親去六十米深的井下挖紫砂泥,為的是「自由一些」,這一挖就是三年。
許建生說,人們常有誤會,以為紫砂泥如同黃土,粉末顆粒,灑上水便成黏濕狀。其實,紫砂泥從地底下開采出來,外形跟巖石或礦石一樣,棱角分明,呈塊狀,較堅硬,如石而不似泥。紫砂泥礦開采出來后,被陶藝家們堆在露天,自然風化成棗核黃豆大小顆粒。需要用時,就用石磨研細成泥粉過篩,然后把泥粉加適量的水拌勻,搓成濕泥塊。
正因為三年采泥的經(jīng)歷,許建生對紫砂泥料有獨到的鑒別能力。他說,紅泥是嫩泥礦底部的石黃泥料;紫泥深藏黃石巖下,夾存于甲泥礦層中;本山綠泥是紫砂泥的夾脂,所以,紫泥和本山綠泥有「巖中巖、泥中泥」之稱,是制壺的上好泥料。
而好的紫砂泥料是好壺的根本,對于制壺人來說,制作時能得心應手,燒成后色澤純正,泡茶時茶湯醇香。
全手工制作 力求完美
出于對紫砂壺一份天然的喜歡,在兄弟們還在井下挖泥的時候,許建生已開始嘗試制壺。起初,他造一些怪壺樹段之類,他去村頭、野外觀察枯木、秀竹,然后試著造,沒想到成品受到好評。從此,他全身心地沉浸在制作紫砂壺中。多年間,他曾師承名師,先后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了制陶、裝飾造型設計、傳統(tǒng)手工制壺工藝等諸多技法。由于性格沉穩(wěn),做事專心,許建生很快在紫砂行業(yè)中嶄露頭角。
因為熟知泥料,許建生喜選用純礦料制壺。他的作品《魚龍嬉水壺》,采用黃龍山的「龍皮泥」。他說,宜興黃龍山的泥是一層一層的,每層都是不同泥料,「龍皮泥」即靠近表層的泥。
「龍皮泥」在丁蜀本地又被稱為「降坡泥」,據(jù)說以前政府筑路,需要把路面降下,在挖泥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是做紫砂的好泥,此泥制壺潤而不膩,氣韻溫雅。許建生說,不過現(xiàn)在這種泥幾乎已經(jīng)沒了,大部分都被制壺的藝人家里收藏了。
許建生制作的很多紫砂壺都是自己設計創(chuàng)作的,造型簡潔大氣,蘊含哲理與睿智。如他創(chuàng)作的《追月壺》便是壺中精品。《追月壺》選用的泥料是黃龍山原礦清水泥,色澤純正,手感潤滑。他說,他從「嫦娥奔月」宇宙飛船得到靈感設計創(chuàng)作。此壺圓潤的壺身,方正的壺蓋,壺鈕是一輪圓月的造型,壺身是缺月,壺把是羽衣飄起的感覺,有「追」的動感,壺嘴是石瓢嘴,出水順暢,在力度上和壺把相呼應。壺嘴、壺把、壺鈕搭配協(xié)調(diào),給人「孤云出岫,去留一無所系;朗鏡懸空,靜躁兩不相干」的美感。
理性沉穩(wěn) 獨愛方器
許建生把所有感情融入紫砂藝術的探索和追求之中,其紫砂作品都洋溢清新自然、意趣天成的鮮活氣息,演繹大千世界的萬般風情。
近觀許建生的《魚躍龍門提梁壺》,壺嘴選用傳統(tǒng)的龍形,壺鈕則是一尾奮力躍起的魚的雕塑,壺身曲線象征水。簡練勁挺的提梁凌空而起,虛實相間而又曲直剛柔,極具匠心。再如《新線韻壺》,嘴、把的搭配比例恰到好處,壺身線條流暢明快,充分展現(xiàn)了紫砂作品線的藝術。
而《玉柱壺》是選用上等紫砂原礦精煉而成,全手工制作。壺身直而有度,嘴直而沖,耳垂把、橋鈕,整個器形端莊沉穩(wěn),壺蓋、流柄等各部位比例協(xié)調(diào),整體感強,此壺由于形體大,在燒制過程中難度極高。清晰的線條與方圓凸顯壺體挺拔有力,「血肉」溫潤飽滿。
許建生制壺以傳統(tǒng)造型見長,不故弄玄虛,不譁眾取寵。他最喜歡制作方器,他所制的方器紫砂壺以挺括的線面、分明的輪廓,呈現(xiàn)出神采內(nèi)蘊、外剛內(nèi)柔、挺括干凈、莊重大氣,富簡約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