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賴軍華來說,“公費”剪報的日子是幸福的。如今自立了門戶,承擔的風險無疑要大得多。所謂剪報服務(wù)中心,畢竟是類似手工作坊一樣的小買賣,成本一高就難以承受。對于如何降低成本,賴軍華有他自己的一套。
首先是在“原料”上做文章。剪報需要訂閱大量的刊物,而如果經(jīng)常投稿,跟各報刊雜志社搞好關(guān)系的話,就能得到免費的贈刊。96年時賴軍華還自費訂閱了一百多種刊物,今年他手頭有90多種刊物,自己花錢訂的卻只有80多種。
其次,這信封、稿紙、漿糊里也大有學問。給一家刊物薦稿,稿件數(shù)量不能太多,太多編輯就看煩了,即使稿件再好也不會用;而投得太少又不能充分發(fā)揮8毛錢郵資的效用。寄一封平信(郵局規(guī)定重量不得超過20克)8毛錢郵資。賴軍華經(jīng)試驗發(fā)現(xiàn),裝8篇稿子信的重量絕不會超過20克。同時為了不超過20克這個“極限”,賴軍華用的信封和稿紙都很薄,剪貼報用的漿糊都很少——真可謂“點到為止”。
不過單靠這兩項,節(jié)約的成本還是很有限的,真正要節(jié)約成本還得靠“命中率”。賴軍華研究了上百種報刊雜志的風格,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東“新”、西“老”、南“洋”、中“花”。意思是說,海派文摘喜歡采用富有新意的噱頭;黃土派文摘則欣賞革命老傳統(tǒng);港派文摘追求洋氣十足;京派文摘是“新老洋古”統(tǒng)統(tǒng)都要。一旦擁有了這個秘密武器,賴軍華基本上是一打一個準兒。
去賴軍華家采訪時,見到他一家老少齊上陣其樂融融的樣子,想想他每天發(fā)出幾百封信、收到幾十張匯款單的愜意勁兒,我真有心拜他為師。賴軍華于是將一本集十幾年剪報經(jīng)驗編寫而成的《剪報秘笈》送給了我。如今,我每天也能收到十幾份匯款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