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些人在談論他們現(xiàn)在已經找到的工作;另一些人則談論他們將會得到的工作。帶著經過四年的大學學習所獲得的自信,他們感覺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并且能夠征服整個世界。
這是美國東部一所大學期終考試的最后一天。在教學樓的臺階上,一群工程學高年級的學生擠做一團,正在討論幾分鐘后就要開始的考試,他們的臉上充滿了自信。這是他們參加畢業(yè)典禮和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考試了。
一些人在談論他們現(xiàn)在已經找到的工作;另一些人則談論他們將會得到的工作。帶著經過四年的大學學習所獲得的自信,他們感覺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并且能夠征服整個世界。
他們知道,這場即將到來的考試將會很快結束,因為教授說過,他們可以帶他們想帶的任何書或筆記。要求只有一個,就是他們不能在考試的時候交頭接耳。
他們興高采烈地沖進教室。教授把試卷分發(fā)下去。當學生們注意到只有五道評論類型的問題時,臉上的笑容更加擴大了。
三個小時過去了,教授開始收試卷。學生們看起來不再自信了,他們的臉上是一種恐懼的表情。沒有一個人說話,教授手里拿著試卷,面對著整個班級。
他俯視著眼前那一張張焦急的面孔,然后問道:“完成五道題目的有多少人?”
沒有一只手舉起來。
“完成四道題的有多少?”
仍然沒有人舉手。
“三道題?兩道題?”
學生們開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來扭去。
“那一道題呢?當然有人完成一道題的。”
但是整個教室仍然很沉默。教授放下試卷,“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結果。”他說。
“我只想要給你們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即使你們已經完成了四年的工程學習,關于這項科目仍然有很多的東西你們還不知道。這些你們不能回答的問題是與每天的普通生活實踐相聯(lián)系的。”然后他微笑著補充道:“你們都會通過這個課程,但是記轉—即使你們現(xiàn)在已是大學畢業(yè)生了,你們的教育仍然還只是剛剛開始。”
隨著時間的流逝,教授的名字已經被遺忘了,但是他教的這堂課卻沒有被遺忘。
點睛:
要想在職場中保持優(yōu)勢地位,教育與培訓就要貫穿整個職業(yè)生涯。處在當今這個學習型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主要是學習能力的差異;人與人之間的“較量”,關鍵在學習能力的“較量”,F(xiàn)在已經進入了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周期空前加快,現(xiàn)有知識每年在以10%的速度更新。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任何人都必須不斷學習,更新知識,想靠學校學的知識“應付”一輩子,已完全不可能了。只有通過不斷學習獲取最新資訊,才能比別人獲得更多機會。過去,我們把不識字稱之為“文盲”,未來學家托夫勒說,未來的“文盲”是想學習而不會學習的人。
如今,一則寓言在職場中頗為流行——草原的夜幕下,一頭獅子在沉思:當明天的太陽升起,我要拼命地奔跑,追上跑得最快的那只羚羊。與此同時,一只羚羊也在琢磨:當明天的太陽升起,我要拼命地奔跑,逃脫跑得最快的那只獅子的追趕。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如同奔跑的“獅子”和“羚羊”,一種對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知識層次不滿意而產生的徹骨的危機感,促使職場中人走進課堂充電加油。的確,充電不失為提高競爭力,防患于未然的聰明之舉。無論是拿出專門時間去深造,還是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作為職場中人,都要考慮自身的經濟條件、工作需要等因素,有意識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充電途徑,找準最佳結合點,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實現(xiàn)充電的最佳效益,最終擁有馳騁職嘗決勝職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