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是戊子年,也就是十二生肖中的鼠年,除了米奇老鼠,鼠在人們心目中好像并不受到歡迎,卻原來,鼠在中國的民俗傳統(tǒng)中,是有多福多子、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的象征,自古以來已有不同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去表達人們對鼠的喜愛。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展出十二件鼠年文物,包括陶瓷、書畫等。
中大文物館館長林業(yè)強介紹說,十二生肖的起源,是在商代時,尚未有數(shù)字,中國人以天干、地支來計算年份,而輪到戊子這一年,便是鼠年。為何鼠年是十二生肖之中的第一個生肖?林業(yè)強表示,相傳由于鼠代表子,而一天之中的子時,是晚上十一時至凌晨一時之間,這個時候是天地陰陽混沌之間,而鼠將這混沌咬走,天地便連在一起了。又有一個傳說,是有皇帝生日,動物爭相去拜壽,老鼠騎在牛背上,一到達時,便即跳下走前,成為最快到達的動物,變成十二生肖中排第一。
現(xiàn)場展出的圖片,包括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之中介紹各種鼠類,如鼫鼠、土撥鼠、黃鼠、鼴鼠、竹鼠、?鼠、鼬鼠等,而明朝王圻的《三才圖會》中,亦有介紹鼠類動物。
元代灰陶鼠制作細致
林業(yè)強表示,早在舊石器時代,北京猿人的遺址中,已發(fā)現(xiàn)火燒老鼠骨的痕跡,足證當時人會吃老鼠,在新石器時代的華南一帶,如仰韶文化遺址中,亦有類似的遺跡,而較著名的「滿城漢墓」中,有多達一百只老鼠骸骨,據(jù)考證是陪葬食物,在廣州南越王墓中,也有老鼠骸骨的發(fā)現(xiàn)。
最早發(fā)現(xiàn)用鼠作為生活用品或藝術(shù)品的題材,是于漢代,而現(xiàn)場展出歷史最久遠的鼠文物,是元代「加彩灰陶鼠」,林業(yè)強表示,這只陶鼠制作得非常寫實,有四只前爪及五只后爪,鼠型肥厚,須毛細致,制作上在灰陶外加一層白色釉,并點上朱砂,相信是陪葬之物。
另一件清乾隆「黃釉鼠耳瓷尊」,是在北京先農(nóng)壇祭祀之物,黃色釉代表只有皇帝可以選用的色澤。同樣是清乾隆時期的藝術(shù)品,「青花松鼠葡萄紋大碗」碗上的松鼠可愛多了,牠們爬于葡萄樹中,有些在枝上,有些向上仰,有些正在摘葡萄,樣子活潑,林業(yè)強補充說,由于鼠有多福多子的寓意,常與葡萄、石榴及葫蘆這些同樣象征子孫滿堂的植物相配在一起。
葡萄與鼠陶瓷制品
他又介紹了一些宜興陶瓷中以鼠為題的作品,如陳鳴遠款并記下年份的「歲寒三友壺」,在松竹梅的意境中,有兩只老鼠一上一下的揣動,令靜態(tài)的畫面活躍起來。另外兩件亦是宜興陶瓷制品,「葡萄松鼠筆筒」及「松鼠葡萄壺」都是將葡萄與松鼠配搭起來。
現(xiàn)場又展出了幾幅名畫家以鼠為題材的國畫,如嶺南派創(chuàng)始人物之一居廉《老鼠圖》;居廉學生高劍父的學生蘇臥農(nóng)亦有扇面《老鼠圖》;曾于中大任教的丁衍庸則有三幅《松鼠圖》。
上述展覽即日至三月三十日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舉行,該館開放時間是星期一至星期日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公眾假期閉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