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總愛和陶瓷行業(yè)開各種玩笑,而且有些玩笑開得十分過火。近日, “建筑陶瓷‘中國名牌’可能再續(xù)延一年”的消息讓多數陶瓷人頗感錯愕。尤其在此前的各路媒體紛紛以“棄兒”等名詞對建筑陶瓷無緣“中國名牌”進行大肆炒作之下后,這樣的“峰回路轉”確實讓人意外。
在八至九月的前后短短一個月內,既非“中國名牌”評委,又非“國”字頭協(xié)會成員的我們,目前無法知道是誰從中施以妙手回春術,而又經歷了怎樣的驚心動魄,最終將“氣息奄奄”的建筑陶瓷“中國名牌”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這一個月中,當陶業(yè)中所彌漫的普遍的失望情緒最終觸底反彈,通過各種途徑將輿論的焦點一致指向“名推委”及其一手炮制出的“中國名牌產品”評選程序時,這種理性情緒客觀上已成為挽救建筑陶瓷“中國名牌”的“救命稻草”。
8月1日,當“名推委”發(fā)布公告稱,經過研究決定,建筑陶瓷不予評價,原建筑陶瓷中國名牌產品稱號不再保留,并有“名推委”負責人進一步解釋9月1日后,建筑陶瓷不允許再出現(xiàn)“中國名牌產品”字樣后,陶瓷行業(yè)頃刻間陷入一片“沸騰”,整個陶瓷行業(yè)在展開聲勢浩大的危機公關的同時,也展開了一場“堅壁清野”式的自省行動:大家紛紛在拷問:誰是中國名牌的掘墓人?而當善良的陶瓷人紛紛用“造假、告狀、注水”等等自作自受的詞語來安慰自己的失望情緒,并逐漸從憤懣情緒中清醒過來后才猛然發(fā)現(xiàn),真正的掘墓人恰恰是“中國名牌”本身,是“中國名牌”的評價標準讓整個建筑陶瓷業(yè)蒙羞。
這當中,“名推委拋棄建筑陶瓷意在規(guī)避風險”,“盡快讓名推委成為民間組織”等等來自行業(yè)觀察人士的客觀理性聲音逐漸占據了上風。大眾也紛紛開始刨根究底: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名推委何以可以無預告地對陶瓷行業(yè)斷然說“不”,又何以沒有理由粗暴地將建筑陶瓷排除在外?一時間,“中國名牌”僵化的評選機制及其導致的功利化競爭結果成為洶洶輿情窮追猛打的一只“怪胎”。
如今,建筑陶瓷“中國名牌”雖如南柯驚夢般起死回生,但無法預計的是,這是否意味陶瓷行業(yè)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而非是一次借尸還魂式的回光返照。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經過此輪“兜兜轉轉”的折騰之后,陶瓷行業(yè)對“中國名牌”已經徹底失望了,雖然我們聲言并沒有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