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藝
工業(yè)化以后,現代主義的國際風格掃蕩了世界各民族建筑的多元化風格,城市的一體化、建筑空間環(huán)境的一體化,使人們失去了地域性的文化感情,大城市里像水泥森林般聳立的樓群,給人們一種遠離自然的窒息感。像這樣的生存空間,需要更多人性化的、情感性的和充滿大自然氣息的藝術作品來加以調和。呈現在上海觀眾面前的朱樂耕現代陶藝,給我們帶來了清新氣息。
朱樂耕的成長之路,正是中國陶藝的成長之路。
近二十年來,中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經濟上,也體現在文化、審美甚至國民心理等方面?偟母爬ㄆ饋碚f,中國已經由一個傳統(tǒng)的、相對封閉的、地域性的國家,發(fā)展成為一個現代的、開放的、國際性的國家。
朱樂耕的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實際上也是中國的陶瓷藝術從傳統(tǒng)走向現代,從封閉走向開放的一個縮影。朱樂耕研究過五彩、紅綠彩、粉彩和青花,幾乎囊括了景德鎮(zhèn)所有的傳統(tǒng)裝飾手段,而且也取得了不少成就,有不少作品獲得一等獎甚至“金杯獎”,一度曾被譽為“獲獎專業(yè)戶”。
當他來到國際舞臺,才知道觀念已經跟不上時代。檢討自己的陶藝創(chuàng)作,從傳統(tǒng)走向現代,從器物表面的裝飾,走向對泥土與窯火燒成的研究,包括釉料的研究,這是一段不斷探索的過程。最重要的是在作品中注入了新的創(chuàng)作理念,既要學習西方,但又不能失去自我,成為西方藝術的翻版,這是一條異常艱辛的路。
十年后,1997年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在中國美術館為他舉辦個人陶藝展暨研討會,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專家們給予高度評價,所有作品被韓國亞洲美術館收藏。
此后,他在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相繼舉辦個人陶藝展,也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他意識到,現代陶藝應該有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他的創(chuàng)作領域開始擴張,從架上走向了室內室外的空間,從生活陶藝擴展到了建筑環(huán)境的陶藝。
2001年他應韓國麥粒集團的邀請,在韓國首爾麥粒音樂廳和美術館做的系列陶藝作品,花了四年多的時間,用了一百多噸泥土。不僅在藝術上獲得了成功,在國際音響界也引起了關注。這座建筑被譽為“陶瓷宮殿”,成為韓國首爾一個重要的文化景點,在國際陶藝界也引起了關注。在澳大利亞陶藝批評家珍妮·曼絲菲爾德所寫的《世界環(huán)境陶藝回顧》的書中,采用了他在韓國麥粒音樂廳做的壁畫作品——《生命之光》作為封面,意味著中國的現代陶藝以從世界舞臺的邊緣開始走向中心。正如麥粒美術館館長元京子說的:“我以前總以為中國的陶藝非常傳統(tǒng),朱樂耕改變了我對中國陶藝的看法,它非常現代,也非常中國。”
2003年朱樂耕被調入中國藝術研究院工作,擔任陶藝中心的主任。2005年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陶藝研究中心舉辦了首屆東亞陶藝展暨研討會,邀請了中日韓最優(yōu)秀的陶藝家參加,在京城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其中不少作品被美術館收藏。在中國,現代陶藝終于被劃入現代藝術的范疇,在很長的時間內,它都被看成是工藝美術品。
2006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為朱樂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第二次陶藝展暨研討會,引起了陶藝界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展覽結束后,十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這是中國美術館第一次收藏這么多陶藝家個人作品,標志著現代陶藝在我們國家越來越受到重視,也標志著中國的現代陶藝已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本月12日,將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在上海美術館舉辦朱樂耕陶藝展。他說,上海是國際大都市,這里的觀眾對中國現代藝術有自己的理解和詮釋,我希望能與他們交流。
云霞之間
熱土
天書
黃河之水天上來
天地人系列
行空天馬
壺
凈土
遠山
新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