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知名材料專家王寧寰登壇雅禮中學,為長沙青年學生揭開材料科學的神秘面紗。由中國科協(xié)和湖南省科協(xié)聯(lián)手啟動的“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希望行湖南巡講在長拉開帷幕。昨、今兩日,科普專家鐘琪任團長、7位中國科學院科學家組成的赴湘演講團,已選定雅禮、長郡、明德、周南等中學及瀏陽、寧鄉(xiāng)、望城等市縣區(qū)連講14場報告,之后,將赴株洲、湘潭等市巡講。
“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希望行是首次來湘。
“蛇”與中國陶瓷
神舟六號飛船在熊熊燃燒后為何能平安返還?軍事上鮮有失手的“響尾蛇”導彈為何成空戰(zhàn)尖兵?原來,創(chuàng)造這諸多神奇的幕后英雄,是發(fā)明于中國、聞名于世界的陶瓷。王寧寰在《神奇的新材料與高新技術》的科普報告中,講了“響尾蛇”導彈與中國陶瓷的淵源。
陶瓷不僅見于百姓餐桌,科學家通過技術處理,使傳統(tǒng)陶瓷具備一種特異功能——光敏性,這有如既聾又瞎的響尾蛇,僅以體溫感知動物準確方位便可每擊必中。將這種材料置于導彈頭部,能緊咬住追蹤飛機尾翼灼熱氣流,命中目標。在航天器外殼利用陶瓷不傳熱特性,將其加工成復合材料制成飛船涂層,可確保返回艙經烈焰燒灼而內室仍“冷靜”如初。
土豆與“夜鷹”戰(zhàn)機
在“納米洗衣機”、“納米保健杯”一類商家炒作歸于沉寂之后,“納米”并未淡出我們視野。王寧寰告訴同學們,“納米”并不神秘,僅是長度計量單位,為十億分之一米。但是,將物質細化到如此數量級,其物理性質就變得神奇起來。
譬如土豆,常態(tài)下,一個土豆的表面積不過幾十平方厘米,把土豆處理成“納米”級顆粒后,這枚土豆表面積即變成原來的十萬倍。如果將土豆換成陶瓷,加工制造的納米陶瓷材料將陡生“隱身”功能,即讓雷達波投射其上,納米顆粒將其四散或吸收轉換為熱能。結果是,雷達波這個“偵察兵”有去無回,視穿著納米材質“外套”者如無物,有幽靈之稱的世界首款隱形戰(zhàn)斗機“夜鷹”,即以此原理制造。